缤纷盛世万丈繁华 探讨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程

   日期:2013-07-12     来源:深圳家具报    作者:陈凤志    评论:0    
核心提示:城市综合体意指“在一个位置上,具有单个或多个功能的一组建筑”,这是美国建筑百科全书给出关于城市综合体的定义。曾几何时,我们逛街要去百货商场;看电影要找电影院;吃饭要找餐馆;游戏要找游乐园。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所有的消费娱乐社交的愿望,都可以在同一处空间中实现,这就是城市综合体的到来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变化。

城市综合体意指“在一个位置上,具有单个或多个功能的一组建筑”,这是美国建筑百科全书给出关于城市综合体的定义。曾几何时,我们逛街要去百货商场;看电影要找电影院;吃饭要找餐馆;游戏要找游乐园。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所有的消费娱乐社交的愿望,都可以在同一处空间中实现,这就是城市综合体的到来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变化。

城市综合体事实上很早就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接触。综合了城市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可上溯到古希腊城市的市俗中心------阿索斯广场(ASSOS), 这是一片围绕在神庙周围的可以做商业活动,文化活动及交流活动的场地。在古老的希腊,这个地方宽敞的墙面和壁画还展示战争胜利的图画,铭文,受赏,律条及格言。因此,这个聚集商业,政治和文化信息的中心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聚集的中心,人们在这里聚会,买卖,活动,交谈,娱乐。

文献记载,位于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东安市场也扮演了城市中心的角色。早在二十世纪初,东安市场就聚集了几百家店铺,茶楼,小饭馆,杂耍场,戏院,棋社等一系列供人娱乐,活动,消遣,消费的场所。由于东安市场地点周围交通便利,引得商贩云集,生意日益红火。一时间江湖艺人“说书献艺,形成了街巷综合,店铺林立,具有集吃喝玩乐,购物于一体的经营特色。在当时的店铺中独树一帜,闻名京城。 如今的北京APM新东安广场 ,是香港新鸿基地产的开发项目,开发商将购物区翻新重建,延长营业时间,扩充商业内容,优化品牌,并重新定位目标群体。APM,被解读为从AM到PM,即不分昼夜地娱乐。由东安市场到新东安广场,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旧时或是当代,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商业价值非常重要,同时也值得开发。

然而现代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是从何而来的呢?

现代城市综合体的历史足迹

第一代城市综合体

据香港著名建筑师,欧华尔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罗健中介绍,最早的现代城市综合体概念起源于欧洲,由于二战的破坏,欧洲人最早的开始思考如何重建城市。五十年代的主流思想是将功能分区,将建筑的功能细分成住宅,办公,购物,文化几个方面。这一思想马上在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得以发展和改变,人们开始逐渐减少功能区域间的距离,集中各种功能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这是城市综合体的最初形成原因。英国的Barbican Center, 城市综合体的雏形,体现了这一思想。这个被二战破坏的老区被改造成集合学校,音乐厅,会议中心和宴会中心的多功能空间。Barbican Center被建筑业界人士称为第一代现代城市综合体。

第二代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分析》提到,“城市综合体就是建筑综合体的升级与城市空间的延续,是指在城市中的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类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建筑群体。它包含各种城市功能,有商务办公、居住、酒店、休闲娱乐、纵横交叉的交通及停车体系,有些还具备会展功能和完善的街区特点,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结果”。

城市综合体这一概念在70年代初传到东南亚。香港著名的置地广场是香港最重要的地标性城市综合体,这被业界称为第二代城市综合体。比起第一代城市综合体,置地广场与轨道交通无缝连接。与交通的接轨加强了对人流的可导性,置地广场变成了人们下班后的必经之地,因此就变成了港人下班后的习惯性选择场所。除了与轨道交通的结合,置地广场引进众多奢侈品牌和高级餐厅,提高了消费水平,使得置地广场更成为世界高档品牌店及奢侈生活品位与大众的平台连接,据称,这是奢侈品牌在香港地区开始普及的重要步骤。进入置地广场从代表了进入一个高品位的购物社区,也更有利于志趣相投的人们相识结交。那时候,香港白领会以去置地广场吃个午餐为荣。因此置地广场起到了改变城市时常生活风气的作用。

后来建成的太古广场比置地广场有了更进一步的定位。置地广场以写字楼为主,剩下的空间做零售,而太古广场以商场为主,用剩余的空间做写字楼。在太古广场中,人行通道,扶手电梯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商场反客为主,聚集了更多人气,带动了节假日的客流量。这样的转变令开发商门开始转变思路,他们不仅仅盖房子,更着手开始经营这些城市综合体系,比如利用香港的文艺娱乐氛围开展各种活动,像小型音乐会等等。并且,聪明的开发商为了招商引资,更是帮助许多店家进行店面装修,扩大商店的商业规模。

第二代城市综合体除了空间本身发挥办公,娱乐,社交功能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实现了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交通体系的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伸了城市的空间价值。

第三代城市综合体

第三代城市综合体以北京三里屯为代表。北京三里屯作为首都的城市综合体,不仅考虑了商业用途,还进一步融合了文化特点,体现了城市功能;打造了一个北京潮流的城市名片。在对三里屯进行设计以前,设计师首先了解北京市政府和三里屯所在区政府对城市的发展规划。他们认为开发商应该更多地考虑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和市民所出的贡献,让市民在自己的娱乐空间内感到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在三里屯的设计初期,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不将三里屯设计成一个传统的独立商场,而是让这片区域与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文化相结合,让这个集合商业,时尚,经济的综合体与外界全方位接触。三里屯的设计思路是将大众购物区域与高端奢侈购物区域分开,在大众购物区域设有许多休息和社交的长凳,遮挡,供游人休息聊天。供人休息的长凳在置地广场并不多见,原因是开发商的理念不同。

北京三里屯被打造成一个供大众放松休闲的去处,在这里购物与否都可以,穿西装打领带的白领和穿牛仔裤的休闲人群都同样受到欢迎,三里屯没有大门,对所有人敞开;而置地广场的规划更侧重于快节奏的港人生活,希望刺激和鼓励香港白领快速消费,华丽的装修和豪华的大门将有无消费能力的群体明显地分隔开来。三里屯的设计方案中最与众不同的核心的思想是,空间与人的相互尊重,以及人与空间大环境之间更充分地融合。这样和谐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帝都独有的气度。

深圳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截至到2011年底,深圳的城市中综合体面积合计将近600万平方米,其中将近一半的城市综合体面积集中在福田区,深圳的CBD商业地带。南山区占城市综合体开发面积20%,排在其次。根据地产人士分析,未来深圳市综合体项目将更为广泛地分布。未来几年,龙岗区将成为未来综合体项目的第一建成区。而由于前海中心的发展,南山区也将出现大量综合体项目。 新建综合体项目中,旧城改造项目比重将大幅增大,以超过百万平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主。曾经说起深圳商业区,大家不约而同地会提到国贸,东门,华强北这些最成熟的商圈。而后随着深圳CBD的重新规划,由购物公园,中心城,君尚百货组成的福田区域商业圈逐渐形成。卓越时代广场, 大众化及新世界中心等则构成了福田的办公区域综合格局。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城市综合体将多面开花。

据统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又将有十余座属于深圳的城市综合体面向大众。这些大型综合体将深圳的人流分布地更加广泛,更充分地体现了深圳“寸土寸金“的涵义。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已将视野从单纯的商业综合体演变成了文化综合体。比如位于深圳南山区华侨城附近的欢乐海岸,这座城市综合体别具一格,改写了以往深圳城市综合体多建造于一座或者几座建筑内的惯有风格,将商铺,餐厅,咖啡厅,以及酒店等平铺在一片区域内,结合了深圳海滨城市的特点,让人文与城市综合体更充分地融为一体。欢乐海岸用”城市文化综合体,深圳人的会客厅“为广告语,将深圳城市综合体进行新一轮的定位,并进一步引发建筑设计业内人士的思考。

回想起来,从罗湖区建起万象城以后,深圳如万象之城,商业综合体层出不穷。随着年代的变化,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的结合愈发紧密。从刚开始的仅限于同一栋建筑的设计,到多栋建筑联合,再到室内与室外设计的融合,这样的演变激发设计者不断地去学习,除了建筑设计,更不断地思考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社会,建筑与人文的关系。这些思考的结果将不断地在深圳这个年轻又勇敢的城市得到展现。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一些建筑设计团队已经对城市综合空间与室外空间的思考已经比较成熟,比如美国JERDE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日本六本木购物中心,设计师们追求里面变化和创造出不同意境的空间,实现了空间既独立分层又高效集成复合,从而不断满足顾客们的好奇心。并且设计师们充分将人工美学与自然美相结合,让高密度建筑群与庭院,公园和广场共存,从而为民众赢得更多步行到达六本木商业中心的机会。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日本土地资源稀少的特点,却又满足了日本民众爱时尚,高消费的生活需要,并进一步体现了日本民族“光怪陆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据深圳商报报道,2013将会是深圳“综合体”元年。因为深圳正在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未来的数年内,另一片位于南山区的区域---前海中心将成为深圳新一代城市中心,一个繁华的世界将继续随着一个个新的城市综合体的形成而更加光芒万丈。据报道称,前海中心主要发展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与总部经济,并作为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间,前海中心区大部分区域由填海新生地块组成,可塑性极强,在这块土地上,必将诞生更现代,更有创意,更美轮美奂的城市综合体。在本文的开头,提到了由美国建筑百科全书给予城市综合体的定义---在一个位置上,具有单个或多个功能的一组建筑,而在笔者看来,深圳却对城市综合体逐渐有了新的定义和衍化。

笔者手记:

笔者自幼生活在深圳。说起二十年前的深圳,逛街消费必得去东门国贸。对于家住南山区的我来说,去一次罗湖区,总有那么点“进城“的味道。过了几年,我开始跟着妈妈逛福田区的华强北,女人世界。仿佛感觉进城“变得容易点儿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长大,家庭在深圳站稳了脚,家庭经济情况得到一定提高,我们开始逛万象城这样相对高端的商业场所。现在想想,诸如万象城这样较高端的商业综合体在那个年代进驻深圳,必定是对深圳人的消费水平进行了研究。因为90年代初来深圳发展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有一些提高,开始对国际品牌有所认识,并开始希望享受一些”奢侈品“带来的快乐。踏入社会工作,有了个人消费能力,发现深圳可供消费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且与电影院,饭馆,以及其他娱乐场所结合更加紧密。我们通常将假日定位在某一个城市综合体里,并完成一天的娱乐消遣。根据深圳房地产业内人士分析,当人均GDP达到每年一万美元的时候,城市综合体将进入大规模地 发展阶段。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这样的发展意味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机会越来越多,也意味着每一天,这座城,都有新的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