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米兰,中国家具人和设计师齐齐“朝圣”,喧嚣过后,中国家具回归理性,墨守成规还是开拓创新?相信大家都在翘首以待。
代表中国家具最核心力量的先锋代表组团前往欧洲参观考察,共同探究中国家具未来发展。米兰归来,透过专家学者与产业领袖的专业视角和潮流解读,中国家具变革之路逐渐明朗。
许柏鸣:发展理论体系,建立健康的产业生态
作为米兰理工大学留学学者,许柏鸣教授对意大利和整个欧洲的设计体系有着深刻认知。
意大利和北欧代表当代国际设计的两大流派,北欧学派遵循“以人为本、使用为本和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而意大利以“美学、人体工学和经济学”为设计准则,不断发展理论体系,从而建立健康的产业生态。
事实上中国家具谈设计创新,趋之若鹜的参观米兰,更多的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当然这是过去的发展模式。究其原因,国内家具企业的设计创新以营销和市场为导向,什么好卖研发什么,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整个设计生态呈现一种“浮躁”的状态。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如果中国家具能解决好这一点,其他问题并不困难。同时,许柏鸣教授也谈到,欧洲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社会诚信机制的完善,使得创新有着肥沃的土壤,并且是可持续的,这也是中国家具在理论体系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次深圳家协和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带领深圳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一般性地参观米兰展,而是帮助企业对欧洲家具生态进行深度解读,考察其背后的、与设计和生产相关的价值链,旨在拓展国内企业主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深层次思考,并转化为行为的改变。
米兰之后,中国家具要学的还有很多,必须静下心来深度思考,少一点浮躁、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份沉稳。企业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依次整合资源和建立体系,在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始终不偏离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品牌基因,从而在知识和信息时代建立健康的产业生态和设计生态,实现产能之上内涵的提升,持续发展下去。
王悦
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研发中心主任
主案战略设计师
王悦:从表象到本质,看清欧洲的设计体系与逻辑
在对米兰展多年的研究发现,相比国内展会从材料到风格,甚至产品线的高频率变化,近年的米兰展可谓“变化不大”,参展企业对于变化非常严谨,很多只在色彩、纹理和新材料上进行部分微调,这让很多国内企业不明就里。
不是欧洲人“黔驴技穷”,而是西方发达经济体对设计的理解已经从外观设计、单体的产品设计,上升到了更为庞大的系统设计。这个设计系统可能涵盖品牌基因、主流文化艺术、色彩流行趋势、生活及环境等要素,根据对国际潮流文化的研究,制定专业科学的设计体系,指导企业研发和设计工作的开展。
如果中国家具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认为米兰已经没有更多新意可以模仿,那么设计只是被当作短期的“万能钥匙”,最终必将陷入同质化的泥潭。因此,中国家具的发展要有一个全局视野,看到并认清欧洲的设计体系和设计逻辑,再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战术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潘燕丹
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品牌形象设计部经理
潘燕丹:忠于品牌基因,演绎个性化的潮流主张
正如许柏鸣教授所说,“不变的品牌基因,变化的设计潮流。”对于米兰,我们惊艳于参展企业缤纷而专业的品牌基因演绎,他们从响应潮流趋势到沉淀自身的品牌基因,通过对生活形态的深层次理解和对构筑生活艺术的努力,引导家居潮流趋势的发展。
欧洲企业对于品牌基因的演绎,不仅在二维平面视觉识别系统,在产品的个性设计,还在三维空间氛围及软装饰品灯光搭配的完美组合,因此,我们会发现国际知名家具品牌的形象是立体而丰富的,且具有显著的品牌特性。
欧洲企业对于自身品牌基因的响应和忠诚,值得国内家具企业学习。如果没有对企业品牌的定位和忠诚,其结果一定是潮流跟风及同质化。就像很多国内企业有意识的把品牌向消费者层面下沉,但是品牌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识别性,不足以让市场辨识和认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品牌基因,忠于品牌基因,从细节上演绎个性化的品牌主张,让品牌基因滋长发展的血脉。
尤国忠
深圳家协执行会长
深圳市仁豪家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国忠:静心平气沉身,挖掘中国家具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家具领军企业,仁豪家具每年也会参观米兰,看看世界家具潮流趋势,把握未来国际潮流风向。今年在深圳家协的带领下,除了参观米兰展,更能与世界一流设计师和家具产业链企业深入交流,对欧洲家具产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尤国忠谈到,不管是中国家具企业到米兰看展,还是国内的设计环境,行业太过追求风格和款式的创新,从以往的美式、法式到今天的北欧风格、现代简约等,中国家具的市场风向两至三年就会轮换一次。但是,欧洲企业更多集中在材料、技术、设计,以及工艺的创新,新材料的混搭设计和应用,感觉他们已经上升到一种类似“返璞归真”的发展境界。
欧洲在产业理念上更注重专一性和延续性,他们对于产品领域的深挖,专注工艺细节的全面提升,稳扎稳打;对于产品体系的营造,充分考虑色彩、地面、窗帘以及灯光等元素结合使用;并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注重材质的本来面貌,在保持产品原生态色彩的同时,提升产品的舒适感。反观中国家具制造,局限于材质、风格及系列化,眼界和思维太过狭窄。
世界一流家具行业都专注自身产业系统的塑造,在时间的沉淀中检验并提升研发与设计能力,最终引领潮流趋势。未来中国家具的创新和发展,首先要“静心平气沉身”,以务实和沉稳的姿态一步步走,同时,加强对内的“文化寻根”——坚持走中国特色,打造凝聚更多民族文化特色和品位的优秀产品。中国的企业只有走自己的特色道路,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收获中国家具应有的地位。
李建煌
深圳家协常务副会长
深圳市格调家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建煌:厘清设计思路,不要“侮辱”工匠精神
去到米兰参观,我们发现欧洲企业对于“工匠精神”的演绎与传承已经植入产品根本,而中国家具推崇的工匠精神,多数浮于表面,没有真正领悟到作为匠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怀和态度。
从新品研发来看,国内外差异巨大。目前国内家具企业开发新产品所用的时间普遍为半年,打一次样,修改一下就马上量产,有的甚至把加班加点赶出来的样品放到展会上去,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国外一些家具企业开发新产品需要用上三年以上时间,他们开发新品注重的是“设计中的设计”,从定位到研发、生产、论证到完善、推广,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近年来,米兰展的新品越来越少,但每年都有新变化,人性化的品牌内涵却越来越丰富。
在品牌的塑造上,国内家具企业往往在营销和硬件上加大投入,而忽略品牌的真正功能——体验,体验有三类:产品体验,品牌体验和服务体验。米兰展的参展商让我们知道,要在展会上营造完美的客户体验,企业需要花更多精力铺排前期工作:产品体验从产品定位和设计之初开展;品牌体验从品牌定位开始塑造;服务体验则从团队建设、培训体系等方面逐步推进。只有完美的服务才能持续提升品牌的价值及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设计创新上,欧洲设计师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工明确细致,哪位设计师负责哪个模块,哪部分细节,都有不同,彼此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性,把一件产品做到极致。国内家具企业更多要求设计师人人成为鲁班,设计上无所不能、求大求全,最终必然出现严重同质化的流弊。同时,专注专业领域也至关重要,欧洲家具产业链的大牌企业对于新工艺、新材料的无止境探索不仅赋予了家具功能新的生命,更让产品呈现出极为精致的细节甚至令人叹为观止的造型。
在这个工匠精神“泛滥”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深入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把我们从米兰和欧洲学习、吸收到的新元素,掌握到的家具业未来发展潮流,在国内进行消化利用再创新,最终实实在在地反哺中国市场,这才是中国家具企业走出去看世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米兰之后,中国家具行业前景如何?在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我们是继续在浮躁中手足无措,随市场大流人云亦云,还是真正沉下心来正本清源,加强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理论体系建设、设计思维觉醒、品牌基因塑造到材料创新、设计创新以及工匠精神传承,变革的深度与尺度将决定企业、产业和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