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天,黄昏最后一丝光芒沉入海平面,湛江这座海滨城市正随着一波接一波的海浪,踏进了入夜的节奏。不远处的一家海滨酒店正透出柔和的灯光,酒店外的指示牌清晰地写着“湛江一中20周年同学聚会”。
在时间轴上,这是一份沉淀了20多年的同学情谊。从各地赶来的同学们举杯共庆之余,纷纷回忆起了当年的同窗生活。此次聚会,让王钢最感慨的是,毕业二十年后,彼此的人生际遇竟然如此不同。同学陈新如今是一个外贸企业的创始人,而他却因债务偏守在湛江十余年。
多年后,王钢已是意美高创意灯饰总经理。回首往事,他依旧清晰地记得自己人生后半段的改变也正是由那一晚开始。正是那晚一番推心置腹的谈心,无意中陈新把王钢拽向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
如梦少年
王钢和陈新的渊源由来已久,年少时,两人就是发小,初中就读同一所学校,同一班,高中时又双双考进了湛江最好的中学。一起读书的日子,他们俩可没少折腾。
1985年,陈新在学校创办了报社,并担任社长。王钢当时负责管钱和杂务,在伙伴当中,王钢踏实、细心、认真,交办的事务无论大小,均能用心对待,及时完成,显露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素质。
当年,为了筹集办报经费,他们曾跑到山里挖树根做成盆景拿到市场上卖钱。卖出盆景收到钱后,两人先到湛江市那时候唯一的咖啡厅:洞天咖啡馆,喝上一杯咖啡。聊聊报社工作才回家。这段年轻快乐的岁月成为王钢和陈新共同的回忆。
(1986年暑假,《七色花》报社成员在采访吴川某企业)
辗转高中毕业,陈新去了广州读书发展,王钢则留在了湛江读大学。此时,王钢家里工厂刚刚起步运作,父亲也需要他帮忙。他边读书边帮助父亲打理工厂,从此,两人的生活轨迹开始走向不同的地方。
80年代末,私营企业在湛江才刚刚起步,王钢家的工厂在工商登记上是排在0001号的企业,并研发制造出了电动棉花糖机。这一年,数千台机器随着北上的火车销往了全国各地。但变故来得快,突然全国铁路停运,运输中断意味着生产也瘫痪了。王钢的父亲并不愿意就此认输,一直在另谋出路,此后数年陆续贷款搞了一些生意项目,但都一一失败。
父亲渐老,还债重任落在了王钢肩上。从1997年开始,接下来近十年时间里,王钢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把债务还清。他开了一家小百货商店,那些年什么来钱快他就做什么,生活就在赚钱还钱的日子里轮回。
人近中年,王钢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伴着一家小店一直到老,也不大可能有更多的跌宕起伏,直到再次与陈新碰面。
换一种活法
再次见到王钢,陈新的印象极其深刻。当年大家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一起谈文学,谈理想。但如今看到的王钢,却暮气沉沉,仿佛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激起他对生活的热情。陈新打心里痛惜这位兄弟。
此时陈新创办意美高创意灯饰研发、生产基地已经几年时间,期间经历了几任总经理。之前所聘请的管理者都很有经验,有的在灯饰制造行业不乏十几年的时间,也有的是香港人,拥有外资企业管理经验。但在陈新看来,他们缺乏“用心”两字,每次陈新出差到国外考察家居潮流,都不敢逗留太久,因为生产基地的管理未尽人意。他想培养一个真正用心做事的人,一个能把公司当成自己事业来做的人。
陈新的公司,王钢也曾参观过。2006年,他们这班同学曾在广州从化有过一次小型的聚会。意美高就坐落在从化,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意美高灯饰已畅销欧美、日本等市场。这是王钢第一次看到现代化设施的工厂,规模大,管理规范。对比自己过去在湛江所办的那种作坊式工厂,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
整整十年里,王钢都在“赚钱还债”这种神经紧绷的状态中度过,2007年,艰难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终于有心思来琢磨未来的人生路向。除了继续开着还能倒腾点生意的百货店,王钢唯一能想到东山再起的方式也是继续办工厂,但在这条路跌跌撞撞了十年,他的思维依然没有办法跳出这个死胡同。但是在感受了意美高这样的现代化工厂后,王钢开始觉得自己想法已不再可行。
迷惘之际,陈新给他指了另一条路。2007年,20周年聚会那个夜晚,在安静的房间里,陈新给了王钢一个选择:到意美高去。
没有承诺,也不谈薪资,王钢接受了陈新的邀请。这背后,是两个男人心里都没有说破的默契。
陈新选中了王钢。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欣赏王钢做事情那份认真的劲,他相信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人的特质是不会改变的。陈新认为经验和技能都可以慢慢习得,唯独是“用心”二字最难求,只有用心,才能把工作当自己的事情来看待,将来才放心把他放在重要的位置。
(摄于1985年冬天,右一:陈新,右二:王钢)
对王钢而言,过往十年,思维和视野均与社会脱节太多,他急切想用另一种方式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
人到中年,王钢鼓足勇气,迈出了未知的一步,他要换一种活法。
从基层做起
2008年3月,刚过完春节,王钢就走进了意美高。
此时的王钢兴奋而忐忑,他从来没在现代化规范的大企业工作过。38岁的他第一次像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对于自己的能力,也同样产生了怀疑。至于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他还不知道,唯一清楚的就是,先从基层开始,边做边学。
第一份工作是仓管员。在王钢的理解里,运作和他以前店里进出货差不多,只是意美高的产品类别更多。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参加生产会议就懵了。部门主管说的那些英文简称的术语,他一个都听不懂。
难道就连最基本的工作都不能胜任吗?王钢感受到了压力。
作为一个门外汉,他先是了解学习,再实际操作执行。为此,他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经常加班到深夜。整整三个月,王钢的体重150斤降到了128斤,虽然工作比他在家开店还累,但他心里却充满了正能量。他深知,唯有努力,才有未来改变的可能。
说王钢是个认真的人,一点都没错。在意美高,曾流传着仓库里一个“傻子”的故事,这个“傻子”就是王钢。身为仓管员,库存物料的日常维护是必要工作。有一天,王钢在查货时发现部分电线外包装标识有出入。那天,他把15箱,3600多根规格不一的电线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归纳分类。时值夏天,仓库里没有空调,王钢把上衣脱了,蹲在地上,一条一条地分门别类,重新标识,一直忙到凌晨5点。这一幕被当晚制造部开夜班的员工看在眼里,第二天这件事就传开了。
王钢在仓管部,从一窍不通到最后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三个月后,王钢离开仓库去了制造部,同样是兢兢业业地边学习边积累。
这几个月里,王钢极少见到陈新,但陈新却把王钢的故事听在耳边。
走出人生高度
兄弟间的情谊不在于见面或者言语多少,而是在背后默默推你一把,陈新就是这样做的。
进意美高的第五个月,王钢表现优秀,因此也迎来了第一次晋升,从制造部普通员工晋升为五金部主管助理。从此,他也迈开了快速成长与晋升的步伐。
三个月后,王钢被派遣了新的任务:招聘人才。适逢人事主管请假,意美高急需到高校招聘做人才储备,陈新把这任务交给了王钢。没有人事调动通知,也没明确的职位,王钢就这么被指名去挑这个担子。
这是他在意美高干得出彩的第一件事。通过大学城以及数间大专院校举办的几场招聘会,王钢共收到上千份简历。经过筛选简历、面试、培训等环节,最后选出了8名学生。整个计划从制定到执行均由王钢独立有序地完成,这让很多部门主管刮目相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9年6月,分管行政和制造部的副总经理辞职,职位出缺,陈新让王钢升任副总经理,与公司其他两位副经理共同管理公司不同板块的业务。升任之际,王钢为公司架构做了调整,至今仍在沿用。此时,王钢进意美高才一年零3个月。
这些年,大家都看到王钢晋升得很快,却没有多少人看见他背后的努力。在意美高,王钢是跨部门调动最频繁的人,也是参加内外部培训课程最多的人。意美高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每年也花费不菲的金钱购买外部商业管理课程。从进公司开始,他就没落下一节培训课。所有的内训,王钢都参加了。在他升任副总之前,所有副总级别才能参加的外部课程,陈新都给王钢同样的机会。
(陈新(左)与王钢(右)闲时的茶叙)
进入意美高前,王钢没有任何光环,只有勤奋与用心。上课听不懂,他就认真做笔记。慢慢能听懂了理论知识,还能结合实际问题去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王钢说,如今他听任何课程都能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王钢的勤奋只有保安最清楚。他加班到凌晨两点甚至4点,只有守夜的保安目睹。
王钢就是这么一个认真的人,拼命去学习,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每一个岗位把事情做到极致。他不愿意让别人带着有色眼镜去揣度他和陈新的情谊,他要证明他所达到的每一个位置都是能力所至,实至名归。
2013年10月,王钢被任命为意美高总经理。那一刻,陈新证明了自己当初的眼光,他选对了人。而王钢也在中年用最短的时间跨越出了自己人生的高度。他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引导员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今天所有的“用心”付出,都是为自己的将来创造出更多选择的机会。
直到今天,王钢每天依旧会加班,即便周末没事的时候,也要回到公司看看才觉得安心。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