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站在产业链上游房地产业的视角来对家具业进行分析与探讨,无疑为家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与方向,今天,在“迎接中国家具竞争浪潮的到来——中国家具产业分析论坛”现场,深圳家协住宅精装研究院院长关永康从精装趋势下的中国房地产现状来深度剖析中国家具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家具企业提供更高战略视角的思维。
案例分享
开始讲之前,我先讲两个案例,第一个,7年前万科成立“万创”,致力于解决住宅后续部品产业链如何实现标准化延展问题,但是后来发现不成功,通过我们深家协住宅精装研究院的研究得出,欧洲与国内的设计顶层的模数不同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在从模数研究开始,归纳了橱柜、衣柜、卫浴柜、玄关柜和阳台家政收纳柜五大系列产品,正是这种研究佐证了一个问题,定制在中国本身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行业。比如,日本是睡榻榻米的,按照中国市场的逻辑,日本应该会出现很多榻榻米定制的家具企业,但是事实上却是相反。
第二个,中国在有关住宅后续部品的标准化系统里向来只有关于环保等的化学指标,而对于物理指标却从来没有强制性规定。能不能反推一下,通过对瓷砖等材料的物理标准(尺寸等)进行规范,从而将施工过程的浪费和切割问题进行根源上的解决,深家协住宅精装研究院就是通过从上游开始研究,与房地产开发商共同规范整个住宅建筑的模数化问题。
视角:产业上游的市场痛点和精装房趋势
目前,中国住宅市场是价格趋高、面积趋小、定位趋年轻。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户型是80-120平米,但是大多数家具企业的家具产品做得太大,不能符合真实楼房需求。在小户型的前提下,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于“好用”和“收纳”。
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均已出台法律法规强调在2020年前,所有的住宅商品房必须实现100%精装,这种趋势对于后续家具配套有着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整个产业将面临着新的洗牌。精装趋势明显(尤其公寓),性价比高、销售及入住周期短、周边配套升值快、去库存效果好等都能实现良性循环。但是,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非常强烈,对千篇一律的极度反感,个性化精装却无法满足,也是所有房开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要想实现个性化精装,其前提是住宅产业化;而住宅产业化实现的前提是产品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的前提则是部件模块化;部件模块化的前提就是设计模数化。企业只有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极致。例如,日本住宅品质非常高,但是成本却非常低,他们对于标准的规范和严苛执行才是关键。
总之,打造一个全系统产业化,意味着涵盖建筑设计与施工、室内设计与施工、配套家具设计与生产等三大系统的联合作业,三个层面和系统的割裂现状是我们将要改变的。
那么家具行业如何前进呢?从拎包入住的八大产品开始谈起,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析,最初的设计服务包、第二步的施工服务包、第三步的装饰主材包、第四步的固装家具包、第五步的活动家具包、第六步的软装配饰包、第七步的家用电器包和第八步的功能配件包。
标准化的程度越往前面越高,而个性化的程度越往后越高,在软装饰品未摆放之前,没有所谓的风格。只有中间装饰主材包、固装家具包、活动家具包和软装配饰包才能与风格有关,体现不同的家居风格。这就是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区别。
什么叫整合?什么又是跨界突围?
产业链上游企业向下游延伸叫做整合,而产业链下游企业向上游延伸则是跨界突围。整合很简单,但是跨界突围却非常困难,固装家居已经开始向下游的家具行业整合,我们已经被截流了,那为什么家具企业还不行动起来,向下游整合以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应变能呢?
思路:设计创新的思维逻辑领跑行业
一组数据,装修100平米的毛坯房要平均倾倒2吨的垃圾,二手房更甚,高达5吨;而板材使用过程中出现25%的浪费;不仅仅是装修过程的浪费,我国目前所存在的木材资源只能用来制作板式家具,不能作为市场上较常出现的实木家具原材料,资源的短缺和装修的浪费促使国家推动精装房的步骤和进程。
那,如何系统解决“需求个性化”和“可怕的浪费”?
这得从源头说起,原来大家一直认为的设计流程应该是从建筑设计到室内设计,再到配套家具深化设计,施工误差从分米到厘米,再到毫米(从大到小),但是这种结果就是用更精准的后工序弥补更粗糙前工序的误差。
而科学的设计流程应该是怎样的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是从建筑为起点,最佳时机是在前期导入模数的理念,家具设计的模数以板材利用率最大化为原则,室内空间的模数以建材常规规格为原则。从买房到入住,痛苦、漫长、跨越的数个阶段,必须从源头一次性整合,设计驱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深圳家协住宅精装研究院和万科的研究成果可以用这种量化结果来承诺,室内有效空间提升20%以上、瓷砖切割率低于20%损耗低于5%以下、板材利用率高于90%以上、安装施工效率及家具安装效率提升20%以上。
工业4.0的真正体现是什么?
首先是柔性化制造,缺乏工业化、标准化、模块化为基础的柔性化制造是伪命题;所谓全屋定制其实只是伪命题,是目前尚未实现建筑及室内模数化设计前的过渡阶段;最后,是网络设计工具,根据个体的不同需求,使用标准模块部件进行拼组设计,并精准传递到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