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最匮乏的就是对制造工程的高水平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效率的低下和不良的品质。为了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国家也已制定了《中国制造 2025》,这也为我们家具行业实现制造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
从2015年至今,深圳家具协会在全行业通过实施 “中国绿色家具优品”、“深圳标准”(家具类)及“参展商品质星级评定”等标准和品质升级项目,创新性地对企业的制造工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企业在制造工程管理方面及其薄弱的状况,以及企业对这方面提升的强烈渴望和迫切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深圳乃至全国的家具企业,助力企业的转型升级,切实为企业提供帮助,在深圳家具协会的主导下,创建了“深圳家具制造工程研究院”,特邀行业知名专家刘晓红博士担任院长,依托她多年的教学科研基础和在制造工程管理方面多年的积累和丰富经验,带领研究院的团队,帮助中国家具企业实现突破式发展。
刘晓红
深圳家具制造工程研究院院长
一
专注制造工程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深圳家具制造工程研究院,英文名为“Institute of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Shenzheng,缩写IFME, 可以念成“If me”,隐含的意思是“如果让我来帮您,您将与众不同”。简而言之,深圳家具制造工程研究院,就是专为家具制造企业和上游供应链企业进行制造工程管理与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工程“是指产品在工厂加工时发生变化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当有序进行某项系统性的工作时,将其中的衔接处(也称节点)称为工程。对该过程进行的管理就是工程管理。如沙发制造工程,板式制造工程,也可以是组装工程,包装工程等,可以是系统工程,也可以是局部工程。
目前,家具制造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既给企业带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便利,也给许多传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瓶颈。在今天讲究个性化的时代,“定制”已经常态化,这对企业的应对市场的能力、速度、品质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传统的制造工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主要聚焦在“生产环节”,只关注P(效率)、Q(品质)、C(成本)和D(交期)上,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必须应用新的制造工程管理(Innovation Process Management)思维和方法,才能帮助企业不仅在生产和产品上具有竞争力,也要在人员与组织的优化上,业务结构的调整上,以及应对系统变化的管理上帮助企业提升整个系统的竞争力。例如图1、图2,新型定制家具企业的生产系统构成和一种新技术的数据流程,都是制造工程管理研究的对象和管理范畴。
▲ 图1 新型定制家具企业的生产系统组成
▲ 图2 智能封边技术的数据流程
刘晓红院长首先指出,虽然家具企业都在不断创新,不断升级,但从根本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在关键的生产模式的创新方面,在设计思路和应用新技术的手段上,在标准和标准化的基础建设上,在人才培训和提升职业素养方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无论是在关注度、重视度和人力、资金投入方面都很薄弱,因此,企业也难以形成比较强的竞争力。
在谈及这个“研究院”创立的目的时,刘晓红院长的思路非常清晰,她说:“过去企业总在谈“微笑曲线”(图3),谁都想做“研发和销售”两端,都认为制造是低端的,没有什么钱赚,都想把制造甩给别人,自己赚高附加值的两端。
殊不知,没有制造哪有“微笑曲线”?没有制造哪有新的价值?没有制造哪有利润?而且,制造是最重要的创造“溢价”的部分,也最能体现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水平,这无论从“日本制造”,还是 “德国制造”、都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例如,2005年6月,日本《2004年度制造业白皮书》通过对近4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也验证了认同“制造&组装”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非常多。
而之所以中国制造业被微笑曲线所迷惑,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制造业管理水平还很落后。这反映出来的结果就是著名的与微笑曲线相对的“拱形曲线——武藏曲线”(图4);但同时,制造也是最为复杂的,美国管理专家把制造比作“企业的心房”,因为企业所有的资源,都要通过输入到这个生产系统里,通过一个个工序的连接和信息、物料的流动,完成输出的产品或服务。而这每个工序与工序的连接都是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工程”,通过对“单一工程”和“系统工程”进行管理、优化,使资源最大化地创造出新的价值。
对单个或系统工程的管理与优化,这就是我们这个研究院希望帮助企业做的工作,并希望通过这个工作而获得的价值,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都可以让企业更有持续的竞争力。
▲ 图3 微笑曲线(Smile Curve)
▲ 图4 武藏曲线(Musashi Curve)
总之,无论从什么角度,对于家具企业的制造工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优化和提升,都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也是企业在新的一轮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关于“研究院”的具体工作思路,刘晓红院长也言简意赅地做了总结。她说:“不管是出于企业需求,还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深圳家具制造工程研究院,都将以制造工程管理为己任,首先帮助企业诊断整个生产系统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通过数据和现状研究与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其次,根据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产品特点,逐步帮助企业优化流程,调整生产模式;再根据企业在标准方面的缺失问题,帮助企业逐步建立相关标准;并通过对症下药的管理和专业培训,不仅要改变管理层和员工的旧思维,更要帮助企业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机制和模式,使高层和员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进步常态化;
最后通过项目的阶段性结果的评审,再提出新一轮的制造工程管理目标,使企业在这种PDCA(计划、执行、评价和处理)戴明环的螺旋上升中,达到企业自我否定而再生的健康发展,并在品质、效率、交期、成本和柔性方面等方面,有持续地提升和进步,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
树立制造工程思维,
实现企业突破式发展
2016年,习近平主席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提到: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谈及如何升级企业的制造工程水平的问题时,刘晓红院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标准是关键。她说,标准是智慧,标准是基础,标准是助力。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因此,一切活动都必须建立标准,才能保证高效率和高质量。“制造工程”管理就是帮助企业建立标准的过程。
通过对技术、设计、工艺、作业、设备、仓储等方方面面的活动,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建立标准,最终构建一套企业可执行、好应用、又高效,并能在系统的各“节点”之间能快速响应和无缝对接的标准体系(见图5)。
这一切,首先需要企业树立标准化思维和用户导向思维,彻底改变传统“以产定销”的制造模式,向“客户化定制”快速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使得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通过探索先进的制造模式和打造以价值链为纽带的“供应链”,构建企业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的敏捷化、有效化、绿色化和安全化,实现传统家具制造业的突破式发展。”
▲ 图5 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谈到标准化与定制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时,她举了定制企业的一些例子。她说:“事实上,透过对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维意等定制龙头企业的研究发现,除了他们在定制思维与模式先人一步的优势之外,他们在标准建立和数据建设等工程管理方面也是不惜重金,才有了“高度标准化”之下的“高度信息化”;“高度信息化”之下的“高度定制化”(如图6),它们是环环相扣的。
很多企业,上ERP都以失败而告终,不是软件本身的问题,多为企业严重缺失标准和标准化管理,导致混乱的管理和数据的缺失。没有优质、完善、精准和系统的数据做支撑,又怎能保证整个企业资源管理的成功呢?
▲ 图6 高度信息化之下的高度定制
在刘晓红院长看来,信息化如同当下人人无法离身的“智能手机”一样,企业没有了这个“智能手机”,如同瞎子和聋子,难以在以客户为主导的世界里随心所欲,掌控未来。而信息化建设又离不开“制造工程”建设和管理。而制造工程最核心的还是人才。
即使企业资金再雄厚,实力再强,如果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加强人才建设,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在机制和工程管理上积极创新,拥抱变革,积极推进改善和创新,必能让企业换发新的活力,实现企业的突破式发展。
深圳家具制造工程研究院顺应时代而生,将依托最专业的制造工程研究和管理技术,对深圳乃至全国的家具行业,推进标准及标准化进程,探索制造工程管理人才模式,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生产模式,加快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升级制造技术,实现中国家具制造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从大国到强国的蜕变,最终成为世界家居行业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