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居终端市场,独立大店越来越多,一个危险的信号是不少企业开始跟风开大店。还有一个比这更危险的信号是不少企业以为开大店就是产品线延伸,进行产品多元化发展。那么,恭喜你,欢迎来到产品多元化这个大坑!深!深!深!
谁在产品多元化面前失去了灵魂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独立大店中的产品配比,并不是简单的产品系列多元化进行各种组合那么简单。
市场调查来看,很多品牌的独立大店的实际运营显示,随着单品牌独立大店面积的增加,其单平米的产出不是提高的而是下降的。并不是独立大店面积越大越好,越大越有优势。
很多企业的衰落就是死在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家具品牌多元化发展,稍有不适就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随着品牌产品多元化的发展,消费者对品牌经营品类的认知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比如说,一个做沙发品牌的行业大牌,随着其板式,实木,欧美,定制等家具品类的发展,原来消费者对其的认知标签是沙发品类。随着几年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并非是沙发了,而是变得模糊了,不知道这家企业的主营品类是什么了。
如果该企业多元化的品类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掉原来多年积累的消费者对该品牌所经营品类的基本认知。
也就是说,企业在大店模式的推进、产品多品类化的发展道路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比如顾家,目前走的是多元化的道路。顾家工艺休闲沙发是其崛起时的品类标签,是行业的标杆。后来多元发展,将顾家工艺改成了“顾家家居”,2016年,我发现很多顾家终端店面的门头由“顾家家居”又改回了“顾家工艺”。
川派家具这两年也有不少这样回归的案例!
这可能是行业大品牌在品类多元化发展道路上必要的尝试成本吧。日后你可能在更多的地方看到“顾家工艺”、顾家家居(独立店)、顾家全屋定制、顾家家居睡眠中心、顾家还有家纺,这些你知道吗?
顾家多元化发展模式,我本人是比较看好的,终端的呈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顾家并没有开设较大面积的独立店,独立店大多在1000平方左右。顾家的经销商的存活率是行业数一数二的,也是最为稳定的,也许从这些现象,你能洞察到什么。
现在终端市场上有这么一个现象,川派家具某些品牌将之前单品牌独立大店改造成了多品牌自营的独立卖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川派的很多独立大店随着店面面积的增加,单平米的产出却是在下降的,经销商的盈利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是下降的。
究竟是单品类聚焦,还是多品类多元化发展,是行业大品牌开启独立大店模式之前就应该考虑清楚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开大店去盲目的进行产品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