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上市公司业绩爆发
相比较今年以来的大盘走势,家居板块表现着实亮眼。具体来看,截至6月第一周:美克家居(600337)最近120个交易日涨10.86%,最近60个交易日涨幅11.25%;顾家家居(603816)最近120个交易日涨幅25.70%,最近60个交易日涨幅9.53%;喜临门(603008)最近120个交易日涨幅31.23%,最近60个交易日涨幅31.30%……
家具上市公司股价集体走强,与业绩爆发关系密切。翻看各大家具上市公司报表可以发现,业绩基本都是大幅增长。其中:
美克家居方面,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41.97亿元,同比增加20.57%,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加10.45%。截至今年一季度,美克家居实现营业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加32.69%,归母净利润6300.83亿元,同比增加32.75%。
顾家家居方面,2017年实现营收66.65亿元,同比增长39.02%,归母净利润8.22亿元,同比增加43.02%。截至今年一季度,顾家家居营业收入18.52亿元,同比增加34.22%,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加42.90%。
喜临门方面,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1.87亿元,同比增长43.76%。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39.18%。截至今年一季度,喜临门营业收入8.88亿元,同比增长83.57%。归母净利润5336.42万元,同比增长23.63%。
龙头企业的“双击战略”
业绩亮眼提振股价本属正常现象,但家具上市公司的经营思路更值得研究。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家具上市公司正在普遍执行“双击战略”:渠道扩张+品牌并购。
1、门店依旧高速扩张
渠道扩张方面,纵观家具上市公司,均能感受到其门店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其中:
美克家居2017年加盟业务门店数量117家,营业收入2.89亿元,与2016年门店78家,营业收入1.65亿元相比,增长明显。
喜临门2017年开店500余家,创历史新高。截至2017年末,喜临门门店数量已超1450家,较2016年末的1030家,增幅在40%以上。而截至今年一季度,喜临门终端门店数量已突破1650家,单季新开门店数量200家。
机构分析,目前国内床垫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暂未进入集中度快速提升的阶段,但行业红利将助力龙头公司保持远超行业增长的收入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门店数量已超3000家的顾家家居,其新增门店数量依旧在快速增加。数据显示,顾家家居目前门店数量已超过3500家,而受到经销商开店加速的影响,其门店增速已超过15%。
2、频掀市场并购
品牌并购方面,今年以来家具上市公司频频掀起品牌合作乃至并购,而这也成为企业做强的重要法宝。
就在5月下旬,曲美家居(603818)公告称,拟通过海外子公司,向挪威上市公司Ekornes ASA发出要约收购,交易对价40.63亿元,后者主要开发、制造床垫和家具,其核心品牌Stressless定位中高端家具市场。
机构分析,Ekornes公司中高端定位契合国内中产阶级消费趋势,将进一步丰富公司品牌组合,同时借助国内现有渠道,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
相比曲美家居,其他几家上市公司多已先行一步。今年1月初,顾家家居发布公告称,与全球知名软体家具品牌Natuzzi成立合资公司,具体执行顾家家居、Natuzzi关联品牌在大中国区的零售网络发展和经营,其中顾家家居以自有资金6500万欧元,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
今年以来,顾家家居先后投资澳洲Nick Scali,以拓展公司在澳洲的销售渠道,同时还收购德国知名软体家具品牌Rolf Benz,拓展欧洲市场。
而同样是在今年年初,美克家居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以现金492万美元,购买M.U.S.T Holding Limited家具公司60%股权,另一家全资子公司以2500万美元,收购Rowe Fine Furniture Holding Group的100%股权。
早在2016年底,拥有芝华仕、爱蒙等多个家具品牌的港股上市公司敏华控股,以不超过4.2亿港币的总对价,收购了欧洲Home Group旗下品牌“Fleming 北欧宜居”。
根据机构测算,随着新房销售规模扩大、二手房翻新提速,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2018年到2020年软体家居内销总规模将达到1905.32亿元、2065.33亿元、2230.42亿元,复合增速为8.39%。从行业趋势来看,软体家居行业未来将呈现单品类集中度提升以及跨品类发展的趋势。
后市:“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曾几何时,品牌集中度不足被视为是家具行业的“痛点”,而如今,从制造到流通,一切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按照市场机构的预测,包括软体家具、实木家具在内,整个中国家具消费市场仍在不断扩张之中,但是与过往不同,随着家居卖场逐步“寡头化”,品牌的渠道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但与此同时,鉴于行业龙头企业在设计、生产,以及品牌运营、价格体系方面的强大实力,其在渠道方面相比同行业其他品牌也更有话语权,“强者恒强”的趋势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