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虽高,但不够交房租
做了近20年红木生意,陈艳春也对眼前的红木家具市场感到意外,近期他店里就来了不少“特殊”的顾客。
一位女士到陈艳春的店里购物,自称一个月工资3000元,但打小喜欢红木家具。“她一进门就找9000多元的沙发5件套,说要享受下好家具的日子。”陈艳春说,近期像这位女士一样冲着不足万元的沙发五件套而来的顾客不少。
记者随后在走访华阳路多家红木家具商铺了解到,在各种促销信息的传播下,吸引了市民前来选购。
“现在的一些红木家具价格挺低的了,跟一些板材家具、其他实木家具相比,几乎都有同一价位的商品,使得平民价红木家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一名销售人员表示。
然而,在热闹的场景下,红木家具经营者内心却不甚平静。“那种不到1万元可以买到沙发5件套,根本不能带来多少利润。”陈艳春在近期一个周末卖出10万多元的货,结果算下来利润都不够交房租。
根在原材进口依存度高
原材料“趋紧”改变了行业。据悉,国内红木资源少,红木原材的进口依存度超高,存在着产业发展与资源紧缺的矛盾。
2016年多国颁布木材出口禁令或收紧木材业务,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届缔约国大会宣布实施覆盖全部的黄檀属等。
很快,国内红木原材价格普涨。持续下来的高昂的红木原材料,使得市场不得不惨淡经营。中国木材价格指数网发布今年7月月评时,描述红木市场“严重缺乏利好”。
为了削减成本,也为了拿到好木材,与岛城一名红木家具商人相熟的广东木材商人王先生,近两年频繁往国外跑。“3年前他到缅甸包下了一片山头,根据当地的法规,对木材进行初步加工后,一点点儿地往国内运木材。”王先生的朋友告诉记者,受当地政策影响、碰上红木原材料涨价、国内红木市场行情惨淡等影响,王先生一年之内就亏本1亿元。
成本压力逼迫全力生产
今年46岁的何志荣,1991年进入红木行业。他告诉记者,从根据款式选择原材料、下料,再加上烘干、雕花、打磨等步骤,会用到一些机械,不过人工的作用始终无法替代,“总费用可以说‘一半工一半料’,也就是用工方面的费用和木料费用差不多。”
为何人工费用如此之高?以何志荣为例,像他差不多年龄、水平的工匠还留在一线的人少之又少。据他回忆,早些年工匠会蜂拥到家具厂找活干,厂家可以在其中选择水平高的人;后来家具厂找不到合适的工匠,出的价钱越来越高,对手艺的要求则越来越低;此外,年轻人入这一行的也越来越少。
何志荣说,如今家具厂为了留住有经验的木匠工人,为了保住市场占有率,都开足马力去生产:“压力还来自前些年蜂拥而至的资本,储存了大量的原材料,急于让资金周转起来,只能尽快生产销售。”
为了销售“难用”好手艺
陈艳春说,他销售的不足万元的沙发五件套,卖一套厂家要搭进去1000元,“有些资本急于周转之下被迫促销。”也有从业者指出,红木家具行业这些年里存在着一些乱象,比如滥竽充数,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不信任,也是家具不得已不降价揽客的原因之一。
在何志荣看来,目前红木家具的售价偏低,还有工艺层面的原因。“现在的情况是,好手艺没有市场。”何志荣说,自己有一套售价4万元的大红酸枝宫帽椅,“这套椅子全靠榫卯组装,一般水平的工匠做不出来。”不过,有顾客曾对何志荣说,这套宫帽椅不够精致,何志荣回答:的确如此,您要是愿意多出一倍的价钱,我就可以对它进行精加工,达到艺术品级别。
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此前涌入的资金急于抽身,加工厂面临新环境下用工的难处……何志荣感叹,为了生存的红木行业,不得不选择“大众化”,放宽精密度要求,以尽快达成交易。
新国标红木范围“缩水”
红木是什么木头?一般来说,业内人士会使用国家标准《红木》来判定某个树种是否属于红木。
记者调查获悉,今年7月1日修订后的标准GB/T18107-2017《红木》代替原标准《红木》(标准号为GB/T18107-2000)。新国标中,原来属于红木的“五属八类三十三种”树种变更成29种。
原标准中的紫檀属花梨木类中的鸟足紫檀、越柬紫檀被认定为大果紫檀的异名,未被列入红木树种;黄檀属黑酸枝类中的黑黄檀被认定是刀状黑黄檀的异名,未被列入红木树种;柿树属乌木类中的蓬塞乌木被取消。此外,原属于柿树属乌木类的毛药乌木被归为条纹乌木类;将原鸡翅木类中的铁刀木属改为决明属。
同样在今年7月1日实施的GB/T35475-2017《红木制品用材规范》,明确规定红木制品用材的术语和定义、分类、通用要求、检验方法与判定、标志、运输和储藏。其中,“树种要求”应符合标准《红木》的规定。
非工艺品类的红木制品用材,在外观质量要求上,要求正视面(即产品正常摆放状态下,可目测的外表面)部件用材不允许使用边材;除了正视面之外的其他部件用材中,不含边材类的非工艺品类红木制品,不允许含有边材;含边材类的非工艺品类红木制品,其边材面积应不超过该部件表面积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