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内城(二环以内)民居建筑,除了重点保护胡同被粉饰成“传统保护”的旅游样板和达官显贵应用,其实大多数均沦为大杂院,除了青砖灰瓦的建筑体征,院落很小,三百平方米不到,功能很简单,小客厅、茶室、餐厅、棋牌、影院、酒窖、库房,还有后来设计师“偷”出来的一间“禅”室,落成的使用中更多是“酒鬼”来休息。
传统四合院的型制,构建是有其历史原因,是北方民居的代表,抵御北向的寒风,收纳南向阳光,围合一方天地,是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型制的演变是体现很多宗族长幼尊卑的礼制。那么问题有很多……空间进化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了,设计也就完了。
这个大杂院有四合院的一些通病,阴冷潮湿,阳光不足,通风不畅,进深尺度不宜当代人的生活实用习惯。
那么在空间布局中,第一,根据现有空间格局安排适用于相应尺度与相应功能的空间;第二,面向院落传统青砖房的开窗大面积拓展,几乎都设计成了玻璃隔断;第三,室内与院落的材料融合,整个表现为地面铺装;
第四,公共茶室与小客厅面向院落设置折叠推拉门,在不同天气下室内外空间自由转换,功能与趣味性得以加强;第五,原有木构天花得以暴露,顺势展现建构之美;第六,加入全空气空调系统、新风、地暖、除湿、降尘、降噪等当代住宅前沿科技手段均得已应用;第七,计算了通风量,适当增加北向开窗,建筑被动式通风得以解决;
第八,物料使用与灯光氛围积极营造,除了加强室内外视觉中的连贯性,在传统色彩中点缀环境光的营造(灯光是最廉价的装饰手段)木构天花不适于灯具的安装布置,所以加入线性与点状地灯的使用,加落地灯,台灯中间层次光的使用,注重物料肌理的表达与大面积黑(地面)、白(墙面)灰(屋架)形成对比,“粗犷”与精致化细腻处理形成对比,提升空间品质;
第九,对园林景观、家具、饰品的慎重选择不在于多,讲究些“留白”这也是设计师与客户共同的认识,在今后使用的岁月中,得以增减,我们与空间的互动不就有了吗?也就是找到了生活美学的乐趣所在吧!